澳门皇冠_皇冠国际线上娱乐-体育*投注

图片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常熟要闻

常熟创新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江南样板”

时间: 2025-05-22 16:25 来源: 澳门皇冠_皇冠国际线上娱乐-体育*投注: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
【字体:

长江之畔,一群黑脸琵鹭舒展羽翼掠过铁黄沙湿地上空;昆承湖上,游弋戏水的青头潜鸭自得其乐。5月22日,江苏省首部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施行,常熟这座千年古城再次站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沿。作为全国首个荣膺“国际湿地城市”的县级市,常熟以1622种生物的丰沛“家底”,书写着现代城市与自然共生的创新篇章。

在长三角经济高速发展的版图上,常熟以超前眼光启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2021年10月,当多数城市仍停留在环境质量监测阶段时,常熟率先将市域划分为10km×10km的生态网格,开创了“全域普查+重点监测”的立体调查模式,在南京大学环规院专家团队指导下,历时一年建立了涵盖758种维管植物、285种陆生脊椎动物、278种陆生昆虫、301种水生生物的生物档案,物种总数跃居江苏省县级市第一梯队。

这项针对生物多样性的“CT扫描”不仅摸清了生物本底资源的分布,还定位了入侵物种的生存态势。调查数据显示,常熟为全省50%的鸟类提供栖息地,其中,震旦鸦雀等59种生态环境指示物种的存在,如同天然生态仪表,实时监测着城市发展的绿色成色。

在沙家浜湿地观测站,AI识别系统正在解析鸟类影像,环境DNA技术从水体、土壤中捕捉生物遗传信息,卫星遥感持续追踪着生态变化。这幕科技场景正是常熟创新构建的“1+6+N”观测网络的缩影:1个智慧总站统揽全局,6个分站守护重点生态区,N个监测点编织成覆盖全市的生态感知网络。2024年新发现的灰背鸥、大鵟、纵纹腹小鸮等6种鸟类,正是这套“生态天网”的最佳注脚。

在生态保护领域,常熟始终扮演着制度探路者的角色。当《江苏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尚在酝酿时,常熟已率先印发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创新“一山一策、一湖一策”修复机制。建立湿地生态补偿制度,对担负生态湿地保护职责的37个行政村进行考核管理;推行长江日常巡护制度,2024年累计开展巡护活动50次,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共治格局。

这种制度创新的溢出效应显著:2018年,常熟以国家林草局遴选提名第一的优异成绩成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2年,“常熟模式”斩获保尔森可持续发展奖,为全球高密度城市提供了湿地保护的中国方案。

在常熟的城市肌理中,生态保护早已超越技术层面,升华为全民参与的生态自觉。常福街道福圩村的湿地鸟类课堂里,青少年正学习辨别候鸟的种类和特征。这种“保护+教育”的融合模式,使336种野生鸟类成为市民的“芳邻”。

常熟深谙“留白”的智慧,始终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构建由三大生态圈和三条绿色廊道组成的“三横三纵”市域大生态格局,划定了187.87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管控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系统得到有力保护。这种发展哲学结出硕果——2023年全市生态质量指数(EQI)升幅位列苏州大市第一,全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综合评定结果常熟获得满分,苏州唯一,真正实现了生态价值向民生福祉的转化。

站在新的起点,常熟正以“国际湿地城市”的担当,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完善全域生物多样性观测网络,探索湿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当越来越多的“湿地精灵”选择在此安家,常熟用创新与实践昭示:真正的“江南福地”,必是万物共生的乐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