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加强经济运行调度,紧抓“四大一专”关键抓手,加快推动产业突围,持续加大各项稳增长举措力度,积极因素不断积累,政策效应加快显现,全市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的运行态势。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经济增势良好,生产状况不断改善
1-9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588.95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9月当月完成产值452.27亿元,同比增长0.1%,环比8月增长7.6%。关联指标中,工业用电量累计实现148.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全市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261亿元,同比增长4.4%。
从行业看,全市规上工业33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产值同比实现正增长,行业增长面达75.8%,较上半年提升6.1个百分点。累计产值前十的行业合计实现产值2869.88亿元,同比增长4.2%,增速超过规上工业总产值0.6个百分点。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增速达26.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18.9%),专用设备制造业(12.9%)增速超10%。
从产业看,全市三大支柱产业中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产值395.57亿元,同比增长11.6%;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产值789.98亿元,同比增长7.1%;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1077.87亿元,同比下降3.3%。
从企业看,全市内资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029.05亿元,同比增长4.2%;外资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518.92亿元,同比增长2.7%。全市大中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值2141.27亿元,同比增长3.7%;小微型企业累计实现产值1447.68亿元,同比增长3.4%;
(二)固定资产投资乏力,工业投资支撑明显
1-9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46.24亿元,同比下降8.6%。
从行业看,工业投资完成240.25亿元,同比增长8.4%,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8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完成204.53亿元,同比下降23.1%,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13.34亿元,同比下降28.3%,拉低服务业投资增速16.8个百分点。
从项目性质看(不含房地产),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6.81亿元,同比下降22.4%,降幅较上半年扩大5.2个百分点;结转项目完成投资256.09亿元,同比增长10.8%。
从项目规模看(不含房地产),50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03.20亿元,同比下降0.7%;5000万元以下项目完成投资29.70亿元,同比增长21.0%。
(三)消费活力持续释放,网络零售拉动显著
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0.14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208.93亿元,同比增长23.1%。
从消费门类看,限上商品零售额普遍增长,累计零售额前十的商品门类中,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75.6%),文化办公用品类(74.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46.0%),通讯器材类(30.9%)同比增速均超30%。
从消费业态看,网络零售持续发力,全市146家限上网络零售单位实现销售额74.84亿元,同比增长92.6%。新能源汽车实现零售额15.03亿元,同比增长8.1%。
(四)对外贸易降幅收窄,利用外资稳步增长
1-8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44.21亿美元,同比下降1.8%。其中,出口额104.37亿美元,同比下降0.6%;进口额39.84亿美元,同比下降4.7%。
1-8月,全市实际使用外资3.42亿美元,同比增长4.8%,增速超过苏州大市28.9个百分点。
(五)财税收入保持稳定,金融市场稳健运行
1-9月,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2.12亿元,同比增长0.7%。其中,税收收入151.89亿元,同比下降1.9%。三大税种“一升两降”,其中,企业所得税31.70亿元,同比增长3.0%;增值税69.13亿元,同比下降7.6%;个人所得税9.25亿元,同比下降1.3%。
截至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606.39亿元,较年初增加153.38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931.82亿元,较年初增加223.97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5042.94亿元,较年初增加379.11亿元,同比增长10.8%。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比为89.9%。
(六)物价水平总体平稳,八大类消费五升三降
1-9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99.9,物价总水平同比下降0.1%。八大类消费价格“五升三降”,涨幅最大的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7.6%,其他依次为其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类、教育文化娱乐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涨幅分别为2.5%、0.5%、0.1%、0.1%;食品烟酒类、交通通信类、衣着类价格分别下降2.2%、1.8%、0.9%。
二、经济运行中的亮点
(一)主要指标位次领先
今年以来,全市生产需求平稳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财税、消费、投资等多项经济指标在苏州大市处于领先。1-9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分别位居苏州大市第4位和第3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居苏州大市第2位,增速位居苏州大市第2位,较去年同期提升8个位次;实际使用外资增速位居苏州大市第2位,较去年同期提升6个位次;工业投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完成额位居苏州大市第1位。
(二)内需动力持续激发
随着一系列扩内需促消费政策的扎实落地,市场需求不断释放。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达9.5%,超出苏州大市4.5个百分点。“体育+旅游”“演艺+旅游”形成文旅消费新场景,充分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行业增长。1-9月,全社会住宿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0%,增速超出苏州7.2个百分点;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0.4%,增速超出苏州2.5个百分点;全社会客运量同比增长11.0%;全社会货运量同比增长11.0%。
(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生产方面,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累计实现规上产值1651.67亿元,同比增长3.0%,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0%;高技术制造业累计实现规上产值532.83亿元,同比增长12.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14.9%,占规比较上半年提升1个百分点。投入方面,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完成94.96亿元,同比增长7.3%,较去年同期提升17.8个百分点,拉动工业投资增长2.9个百分点。新兴产业投资完成194.39亿元,同比增长3.7%,超出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速12.3个百分点,其中节能环保(36.2%)、新材料(27.3%)投资增速超20%。
三、经济运行存在的隐忧
从当前经济形势看,我市发展基本盘总体稳固,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囿于外部环境趋紧叠加基数效应,打赢全年收官战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是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受美国大选、地缘政治冲突等多重风险因素挑战,市场动荡局势加剧,我市四季度经济稳增长、稳预期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主要行业产品价格无明显起色。9月,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1%,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化工、金属行业价格同比下降3.3%和8.8%。三是部分指标基数效应凸显。进入四季度,部分指标基数进一步攀升,其中规上工业总产值、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四季度月均基数高出前三季度月均基数10%左右,特别是限上零售业销售额更是达到三季度月均基数的两倍以上。
四、下阶段建议
(一)多措并举发力,加速项目建设
聚焦重点产业链、重点企业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积极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做好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点对点回应诉求、实打实纾难解困,切实提高服务效能。全力做好项目服务保障,化解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
(二)充分扩需挖潜,提振消费信心
紧盯“双十一”“双十二”等四季度重要节点,结合苏州专项数币消费红包发放,拓宽线下数币使用场景。落实“全省绿色节能家电促消费专项活动”“苏州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活动”等政策,加大家电、汽车等大宗商品促消费力度。围绕以旧换新、夜间消费、商文旅融合、首发经济等方面,创新消费业态、模式、场景。打好房地产政策“组合拳”,因地施策化存量、优增量,推动房地产市场企稳回温。
(三)深化监测预警,把准发展脉搏
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密切跟踪各项稳经济运行政策的实施效果,开展多维度、深层次、广领域的分析研究。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及增速变化情况做好纵向、横向对比,全力做好月度、季度、年度经济运行监测预警,精准研判经济发展态势,找准短板弱项,发掘优势胜势,不断提升统计分析的全局性、及时性、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