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市小麦正处于越冬阶段。受秋播期间不利天气的影响,全市小麦播期总体推迟,播期跨度较大,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平均苗数较常年偏少2成,平均叶龄偏小1叶。晚播麦田普遍处于苗期至分蘖期。虽然近期温度较高光照充足,但由于墒情不足,导致小麦生长和苗情转化升级缓慢;部分过迟播(11月底至12月)的田块出苗速度慢、出苗期拉长,一些田块仍处于出苗过程中。部分田块播种时只施用了复合肥,因持续无雨无法增施分蘖肥,导致部分在田麦苗既缺肥又缺水,轻则表现为苗矮、叶小、蘖少,重则表现为植株枯黄、分蘖停止等。
去年12月中旬以来,我市降水明显偏少,如在小麦返青期(常年2月10日左右)前仍无有效降水,将给小麦生产带来较大威胁。针对今年小麦叶龄偏小、茎蘖数偏少、三类苗比例偏高的特点,各地要抢抓晴暖天气,及早搞好抗旱保苗和抗旱促长工作,并加强麦田分类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打好夏粮稳产丰收的基础条件。
1、及早进行抗旱保苗和促长。对于旱象明显,出苗较少、出苗困难的田块,要及时落实浇灌或沟灌洇水等有效措施来抗旱,促进出苗、促进生长、促进苗情转化升级。有条件的优先采取喷灌措施,浇灌冬水一般宜掌握在“冷尾暖头”、气温回升至日均温≥3℃、“夜冻日消”的晴天,浇灌水量不宜太大,以每亩40-50立方米为宜;沟灌时注意洇灌满沟水渗透至畦面(以上午灌水,入夜前渗完为宜),切莫大水漫灌。如田面不平整导致田间积水,则应速灌速排,防止冰冻伤苗及涝渍危害。
2、做好镇压提墒。对于没有水浇条件的旱地麦田,将镇压提墒作为麦田抗旱管理的重点措施。要坚持“压干不压湿、压软不压硬、压轻不压重”原则,选择“冷尾暖头”气温回升、无霜冻无露水的晴天,重点对秸秆还田量大、播种质量差、播后镇压不到位、表土松软、露籽苗或悬空籽苗多的田块,进行适度镇压,以弥合土缝,促进根土密接,达到提墒、保温、防冻效果,注意切忌在寒流天气来临前或土壤湿度大时镇压。要根据苗情长势长相把握适当的镇压强度,旺苗可适当重压,弱苗、小苗不压或轻压为宜。
3、因苗分类科学肥料运筹。对于目前田间苗数不足25万的田块,可在浇灌水后每亩追施7.5~10公斤尿素,促进分蘖成穗和苗情转化升级。对于目前苗数25-35万的田块,基肥中未配施尿素的麦田,应结合浇灌水后每亩施5.0-7.5公斤尿素,促进麦苗出叶、分蘖等生长;对于基肥中虽配施了尿素氮肥但目前因旱黄苗的麦田,可结合浇灌后每亩施用5公斤尿素,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对于适期播种、叶色正常、群体茎蘖数充足的一、二类苗田块,只要已经施足基苗肥和壮蘖肥,冬季无需再追肥,以免无效分蘖徒长,争夺养分。对于长势偏旺、苗数偏多(50万/亩以上)的田块,应采取适度镇压或化控,提高抗逆能力。
4、保持沟系畅通。“麦田一套沟,从种喊到收”。利用冬闲时间,对沟系尚不完善、不配套(如沟系深度或密度不够、田头沟不通、内外沟不畅)或者有坍塌、淤堵的麦田,应及早补开、增挖,提高沟系标准,清理、疏通内外沟系,确保排灌通畅。